惠山区“五治融合”打造基层治理体系
发布日期:2020-10-28 浏览次数: 299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为切实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惠山区坚守政治引领、打牢自治基石、推行法治惠民、引导德治入心、创建智治网络,以“五治融合”打造惠山基层治理体系,以更高治理水平促进更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坚持政治为先,打造党建引领融促格局。抓牢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关键,深入推行基层“三个整合”改革。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运用“乡村振兴大讲堂”等载体,抓实党支部书记、社区党员轮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出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一核三化”行动方案》,建立“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高质量推进“总站+分站”基层党建指导站建设、完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效促进基层服务优化、社会稳定。
二是打牢自治基石,整合民主协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表达、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创新“法治讲习所”“七彩楼道”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行“楼道理事小组—网格议事分会—微自治总议事会”三级自治体系,成立居民议事厅、组建楼道议事群等“有事好商量”百姓说事平台,让群众参与民生建设、问题调解、基础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
三是推行法治惠民,建立完备规范制度保障。为引导百姓用法治方式主张权利、解决纠纷,惠山区出台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办法,因村制宜为村(社区)出具“法律体检建议书”,主动参与村务管理工作,在村级资产处置、物业管理、拆违等方面协助村(社区)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按照“全岗通+网格化运作”要求,打造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布设远程业务平台、会商系统,配备桃娃智能机器人、无人网上律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村(社区)为单元,大力建设“1+3”模式的新时代法治文化阵地,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法律服务的实惠。
四是引导德治入心,培育春风化雨文化生态。依托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德法同行·桃娃邀约”--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专项梳理活动和“百场法治文艺巡演”,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观摩活动、乡贤结对帮扶活动、“抵制高额彩礼”和“反家庭暴力”讲座,开设“身边好人”道德法治讲堂,举办“惠山好人”评选活动,为杨俊卿等4位中国好人打造“好人工作室”,创作《好人俞亦斌》《追梦路上》等现代锡剧,打造乡风文明、集聚正能量的社会文化氛围。
五是创建智治网络,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着力谋划、高标准启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依托区镇二级综合指挥平台,建强政府智慧治理大脑,打通信息壁垒,整合城市管理、风险防控、视频监控、公共服务等信息数据,实现市、区、乡、村四级社会治理互联互通、协调联动;加强网格工作管理,建立健全专职网格员工作清单,完善网上公示、巡察走访、安全保密等制度;将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在网格,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用小网格引领大党建、推动大治理、实现大服务。
(惠山区委编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