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机构编制网

当前位置为:首页 > 工作动态 > 机构编制管理 > 行政机构编制管理 > 正文

提高站位 主动担当 为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发布日期:2022-07-18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围绕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市委编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强化靠前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全力做好机构编制保障服务,助推我市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强化靠前思维,主动部署数字化转型机构编制保障服务工作

  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主动学习,全面调研,靠前谋划服务保障。一是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深入学习了解浙江、广东等先行地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做法和部门职责分工,为做好我市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保障打好基础。二是系统复盘“三定”规定。全面梳理市级党政机构“三定”规定,逐条分析部门职能定位,厘清职责边界,提出优化建议。三是细致梳理机构编制情况。分类统计市级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现况,科学分析研判,研究可行性调整方案。

  二、强化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数字化转型制度设计

  抓住数字化转型“牛鼻子”,借势借力撬动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型机构职能体系。一是进一步理顺行政部门职责分工。根据市委市政府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要求,按照“1+6”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权限,厘清职责边界,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既避免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错位,又确保没有管理盲区。二是清晰界定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全面整合全市大数据资源,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统一履行数字底座和12345热线管理等职能,做大做强“城市大脑”。三是全面构建数字化发展机构职能体系。以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统筹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的现代化机构职能体系和机构编制配置管理体系,加快健全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市建管中心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统筹配合的数字化发展工作体制。

  三、强化法治思维,全面优化数字化转型成员单位职责配置

  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工作理念,分类有序优化部门(单位)职责定位和机构编制配置。一是职责变化大的部门(单位)重新印发“三定”规定。调整后,市大数据管理局全面负责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牵头推进“数字生活”;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牵头负责“数字治理”,打造数字底座,实现“一网统管”。二是专项职责调整的部门(单位)专项调整机构编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行政审批局等有专项职责调整的部门(单位),专门发文调整机构编制配置。调整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推进“数字经济”,领导和协调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市行政审批局全面打造“数字政务”,实现“一网通办”。三是职责变化少的部门(单位)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职责调整相对较少的部门(单位),在研究办理其他机构编制调整事项时同步开展“三定”评估,统筹优化职责定位,确保符合数字化转型改革精神和全面高效规范履职要求。

  四、强化创新思维,统筹盘活数字化转型编制资源存量

  “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加大统筹使用力度,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一是严格控制内设机构数量。在重新制定部门(单位)“三定”规定和调整优化部门(单位)数字化转型职责时,秉持盘活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的理念,统筹优化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只减不增”。二是统筹调配机构编制资源。做到数字化转型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步理顺,行政编制资源和事业编制资源通盘谋划,核定编制总量“只减不增”。三是创新盘活编内编外资源。创新采取“在编人员+政府雇员”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高薪留人”,既满足对高精尖数字化专业人才的渴求,又确保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人才使用的灵活性。

  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推进体制机制深层次系统性制度性重塑。市委编办将继续主动担当、靠前谋划,将数字化体制机制设计纳入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整体贯通、一体推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继续做好先进制度的设计者和供给者,确保用足机构编制资源潜力,最大程度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能。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