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龙年“关键密码”
发布日期:2025-01-1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过去一年,无锡市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上级编办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这个中心任务,扛起职责使命,创新探索实践,奋力拼搏向前,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下面就通过一组“关键密码”来走进无锡市委编办的龙年岁月。
高质量抓好党政机构改革落实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改革“主力军”“施工队”作用,聚焦改革重点,周密调研论证,全力抓好落实,全面完成调整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整完善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优化配置和领导职数管理要求、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规范等各项改革任务。市委社工部、金融办和市数据局三家新组建部门顺利挂牌运行并印发实施“三定”规定。
严要求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聚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一学习重点,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警示教育、专题辅导、教育基地实地践学等方式,全力打造建强班子“专题研学”、加强警示“以案促学”、打牢基础“平时常学”、紧盯转化“深度融学”、服务老党员“上门送学”的“五学联动”模式,全面完成党纪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全办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全盘优化功能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各功能区建设发展实际,统筹省级以上开发区、特色园区管理和发展服务机构,以及经济发达镇管理架构,“一区一方案”全面理顺全市33个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调整优化职能架构,建立健全高位统筹、区域协同的工作运行机制,构建“功能区+镇(街道)+平台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全域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有关经验做法在《中国机构编制》2024年第7期刊发。
高标准完成镇街履职事项清单试点
聚焦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圆满完成中央编委部署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试点工作任务,按照“全口径”梳理、“全方位”评估、“一件事”整合、“结构性”规范的工作思路,系统梳理编制5个试点镇(街道)基本履职事项清单,扎实推进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全市域推开工作,着力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体系,持续深化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工作成效得到中央编办和省委编办高度认可。
多措并举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决落实党中央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持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为市交通运输局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处”,在江阴、宜兴等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更名设置相关保障服务机构,全市域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在制定“三定”规定中精准厘清市数据局、工信局“数字经济”发展职责分工,设立全国第3家、全省第2家数据资源法庭,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市民政局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调整设立市老龄工作发展促进中心,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同步发展夯实基础。设立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调整优化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核查无锡分中心管理体制,全力提升“465”现代产业体系全链条服务水平。《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研究》课题入围市社科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招标课题,并顺利结项。
系统谋划四大区域“创新合作中心”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优化设置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立足无锡、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发展定位,系统谋划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三角经济区四大区域“创新合作中心”,以“行政(或事业)+国企”的模式,统筹用好机构编制稳定和国企运行灵活的优势,用好各类人员力量,一体开展项目和人才招引工作,促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基金链“五链”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基垒台。
整体打造建立编制“周转”体系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编制统筹调配相关部署要求,为着力破解编制资源固化、“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并存等矛盾问题,聚焦破解高层次和专业人才引进难题,研究出台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和市县行政编制“周转池”相关文件,进一步健全编制“周转”制度体系,完善全流程规范管理制度设计,为重点产业领域、基层缺编区域引进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全情投入服务经济发达镇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按照市委“更好服务和支持经济发达镇挑大梁作贡献”部署要求,结合全域功能区建设积极谋划部署特大镇改革,建立区域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和领导机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发达镇(含培育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经济发达镇与市级职能部门结对联系工作机制,构建精简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完善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充分释放经济发达镇发展内生动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打造教育领域编制智能决策模型
锚定教育领域这一“用编大户”,积极主动作为,探索运用数据信息技术和算法算力手段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全国首创建立教育领域机构编制管理智能应用决策模型,夯实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底座,开发建设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预警提醒、监督评估、辅助决策等五大核心功能模块,为精准保障、高效服务、科学决策教育用编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精准保障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有关经验做法在《中国机构编制》2024年第11期刊发。
加强基层应急消防安全防线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落实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改革部署要求,进一步理顺消防救援部门、公安派出所、镇街消防监管职责体系、厘清职责边界,压实多方主体责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大力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选优配强人员力量,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新的一年,市委编办将全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大局,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洞察发展大势,勇于攻坚克难,坚持守正创新,始终精益求精,加快提升本领,扛实责任担当,在新征程上继续努力拼搏,再创佳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